由科学大家、科普达人撰写的一批最新科普读物在上海书展集中亮相,如“汪诘·科学有故事团队”的《地球的眼睛》、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则贤的《军事物理学》等。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作者有一个共同点——积极尝试在不同平台推广科学知识,让科学“枯燥的面孔”变脸。
汪品先曾以82岁高龄三次深潜南海,可谓真正的“深海勇士”。如果说《深海浅说》紧扣其专业,深入浅出,这本《科坛趣话——科学、科学家与科学家精神》则让读者换个角度,看到“舞台”背后的科学家。“涉及源头创新的重大科学问题,最初的各种想法多数都是错的,只有其中一个后来得到证实,才是对的。”做出许多重大发现的哈雷也曾认为“地球是空心的”,《天演论》原作者赫胥黎曾将深海软泥与酒精反应产生的硫酸钙当成是“原始生物”,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开尔文勋爵曾认为地球年龄不到一亿年……汪品先特意选择读者熟悉的这些知名学者的故事,带着大家走进“后台”,看到他们也曾有过的错误想法,这并不是失败,正如书中引用爱迪生的格言,“只是发现了有一万种方法是行不通的”。
与《科坛趣话》一样入选“科普中国创作出版扶持计划”的《地球的眼睛》为读者讲述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13座地面天文台和12颗宇宙探测器的故事。另一本新书《军事物理学》的作者曹则贤是物理学家,也是网红教授。曹则贤认为,物理学是一个博大精深、盘根错节的有机整体,通过不同切入方式进行学习有助于获得对物理学的深刻理解。